,欢迎您
您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股票市场 >> 600037歌华有线有板有眼的分解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得主炒股术,说点实在的

600037歌华有线有板有眼的分解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新得主炒股术,说点实在的

2020-03-12 22:43:53 来源: 浏览:1
这两天,关于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相信你应该看过不少介绍了。

  当然,如果看的素材多,相信应该也知道理查德塞勒不仅是行为金融学大师,而且炒的一手好股票。

  是的,理查德塞勒是投资学中反转因子的提出者。

  所谓反转因子,和EarlETF读者非常熟悉的动量因子,可以说是一堆镜像双胞胎。

  动量因子,相信的是强者更强,所以往往会选择过去一段时间最强的股票、资产继续持有。

  而反转因子恰恰相反,相信的是风水轮流转,往往会选择过去一段时间表现最差的股票、资产继续持有。

  这两个因子,都被证实非常有限。

  可不要觉得矛盾,因为动量和反转这两个截然相反的现象,是存在于不同的时间周期的。以美国为例,一般12个月内呈现动量效应,而更长的3-5年,则是呈现反转效应。

  查德塞勒搞行为金融学,在主流经济学界是异类,可能也正是因为没包袱,所以早早的拥抱业界。

  早在1993年,查德塞勒就和Russell Fuller成立了Fuller&Thaler Asset Management,拳头产品就是基于反转效应的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UBVLX)。

  从MorningStar的数据来看,过去10年的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跑赢S&P 500指数和同类基金2个百分点以上。

  这只基金最新的规模是60亿美元,最低投资额3百万美元,年管理费1.04%,这么算下来一年6000万美元的管理收入是很轻松的。控制成本的话,查德塞勒每年净赚应该是远多过这次诺贝尔经济学奖的。

  当然,炒股入门,上面这些,其实都是经济学界的掌故。

  真的要扯,还能扯扯前几年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发现三因子模型却一直甘于做学术的尤金法玛和他那个不愿意做学术转行对冲基金用三因子模型赚下几十亿美元身价的博士生阿斯内斯。

  不过,掌故扯再多,对读者赚不了钱也是枉然。

  所以,还是关于反转效应,谈点实在的吧。

  首先,媒体报道说的什么「炒股新方法」,就不用太当真了。

  反转效应,可能对于普通股民不像价值投资那么耳熟能详,但是在哪怕相对落后的中国量化投资界,也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

  随便找一下库存的研究报告,就能看到不少早在2011券商就做的研究,这还只是我自己的收藏文件欧,要是放在整个券商研究圈,应该有更多更早的。

  所以,期望因为这次查德塞勒得奖,就发现一个真的新投资方法,就图样图森破了。

  毕竟诺贝尔奖从来颁发就有滞后期,往往要滞后20-30年。

  关于反转模型,其实A股做了不少相关的量化研究。

  总体来说,研究员们在A股证实了反转相应的存在。

  比如2011年安信的这篇报告,那个超额收益是相当惊人。

  又比如2017年初国信证券的这篇报告,认为反转比动量更生勐。

  虽然许多研究发现反转策略很好,但是其实我个人并不推荐个人投资者去使用。

  原因有两点。

  第一,个股交易太繁琐。

  这类模型大多数需要同一时段对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股票进行交易,如此工作量,对于散户而言,显然是不可能实现的。事实上每个股票买100股,对普通散户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需要的资料量太大。

  第二,反正效应虽然但也没极好。

  是的,申万宏源的今年的最新研究发现,反转因子虽好,但是其实只使用普通均线的趋势因子表现会更好。

  既然简单易用的MA均线趋势因子有更良好的表现,普通散户何苦去折腾复杂的反转因子。

  反转因子是个好东西,但不是对所有人。

  对于大资金,需要分散模型,来获得更稳定的收益,那么在模型中加入反转因子是合适的。

  但是普通散户,反转因子操作复杂,收益又不够美妙,看看就好。


发表评论
网名:
评论:
验证:
共有0人对本文发表评论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仅供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RSS订阅